手機版| 您好,歡迎訪問機交網!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國內資訊 ? 正文

突圍外資巨頭技術封鎖 節卡切入工業機器人市場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10-31??來源:機械設備??作者:機電
核心提示:雖然機器人“四大家族”也在協作機器人領域有所涉獵,但其重視程度并不如對待傳統工業機器人那般,技術能力也并不具有領先優勢?!皡f作機器人領域我們和國際巨頭幾乎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我們完全有能力打破國外公司的技術壟斷。經過3年的研發和調試,節卡的協作型六軸機器人將在今年10月底正式發布,并于2017年底實現量產。這款被命名為“小助”的協作機器人,目標是給眾多生產、加工行業提供通用的技術和產品,再結合不同產業的特性進行適配,滿足各種不同的生產場景,如機床的上下料、流水線上產品的抓取裝箱、點膠噴涂等。
   近年來,由于人口紅利的消失、智能設備成本的降低和國家政策的指導,“機器換人”的浪潮正席卷全國制造業。工業機器人被視為“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市場規模也得到了迅猛發展。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今年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共銷售近9萬臺,占全球總銷量的近三分之一。從2010年到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長了5倍多。2013年以后的連續四年里,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
 
  但外資品牌仍是市場中的主流,據了解,中國有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被全球機器人的“四大家族”(瑞士ABB、日本發那科、日本安川電機、德國庫卡)所占有。在外資巨頭壟斷市場的夾縫中,哈工大集團、中科諾晟、新松等一批機器人領域創業公司,近兩年正不斷涌現。
 
  成立于2014年7月的上海節卡(JAKA)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節卡”),亦是其中的一個代表。節卡以智能裝備系統集成業務起家,依托上海交通大學機器人研究所的技術能力,逐漸涉足協作機器人、智慧工廠領域。公司試圖打破國外公司的技術封鎖,研發出有市場影響力的國產機器人。
 
  2016年,節卡的營收已達數千萬元,預計今年營收將過億元。此外,節卡還獲得了和君資本的1500萬元A輪投資。面對外資品牌帶來的競爭,節卡是如何切入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未來又有哪些布局?
 
  智能裝備系統起家
 
  據了解,節卡創始人李明洋此前一直在傳統工業機器人領域摸爬滾打。節卡最初的業務之一是智能設備集成,目前這仍是節卡的一項基礎性業務。李明洋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節卡在創立之初就只為解決一件事,即如何通過機器人技術的應用實現禮品型高端牛奶的包裝自動化。
 
  當時禮品型高端包裝牛奶是中國各大乳制品企業的拳頭產品和利潤增長點,但人力成本上升倒逼企業進行產線升級。李明洋和上海交大機器人領域的專家一起去拜訪了多家乳制品企業,去研究論證其自動化包裝系統的構想。
 
  2014年7月,由一群工程師和教授組成的節卡公司正式注冊成立。節卡的第一份智能化系統的設計圖紙,也幾乎同時亮相。當年10月,節卡的智能化系統原型機設計完成,并找到第一家客戶。2015年,該技術及產品開始在國內乳制品生產企業中得到推廣,并進入全國前五大乳品企業。
 
  據了解,由于占地面積較大,乳品企業為了節約成本,一般都把乳業包裝加工廠設在離奶源近的貧困縣附近。但當地很多人傾向于外出打工,愈發加劇了招工難的現狀。節卡的智能化生產線安裝后,企業每條生產線的后包裝人工需求,將從110人/天降低到2人/天。企業在半年到一年內,即可收回生產線的購買成本。
 
  在推動乳業工廠自動化小有成就之后,李明洋嘗試尋找風險投資來擴大公司規模。2015年10月,和君資本合伙人錢勝宏在對節卡進行考察評估之后,便對公司進行了1500萬元的A輪投資。據透露,錢勝宏對節卡從初識到確定投資,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拿完A輪融資,節卡迅速在乳業市場進行擴張。與此同時,它從2016年開始嘗試改變同樣勞動密集型的紡織業,研發了化纖領域的氨綸自動分級分揀裝箱系統。此外,節卡還研發了自動裝車、自動卸貨方面的智能裝備系統。
 
  但節卡在智能裝備系統領域擴張的同時,也看到了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與國際巨頭之間在技術方面的差距。“在傳統的工業機器人領域,中國廠商幾乎不具有任何優勢。中國廠商技術能力薄弱,都是以集成為主,關鍵部件的核心技術全部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同樣的產品,國外廠商會以高出國外價格數倍的價格賣給中國廠商,而中國廠商也無奈只能接受。”李明洋稱。
 
  以協作機器人突圍技術封鎖
 
  傳統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技術差距,讓中國機器人領域的公司短期內很難取得領先優勢,但節卡在“夾縫”中仍看到了機遇——協作機器人。
 
  據了解,協作機器人是傳統工業機器人產業中的一個細分領域,從2014年開始興起。傳統工業機器人通常占地面積大、質量重,挪用和改裝的成本高、周期長。而且為了防止把人打傷,工業機器人通常在“籠子”里進行作業。協作機器人則輕便很多,是一種在協作區域內與人直接進行交互的機器人,無需使用安全圍欄進行隔離。
 
  雖然機器人“四大家族”也在協作機器人領域有所涉獵,但其重視程度并不如對待傳統工業機器人那般,技術能力也并不具有領先優勢。“協作機器人領域我們和國際巨頭幾乎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我們完全有能力打破國外公司的技術壟斷。”李明洋稱。
 
  節卡與上海交通大學成立了聯合智能裝備研究中心,進行機器人本體核心技術的前沿研發。在具體合作過程中,節卡與交大的校企聯合研發中心負責樣機等原理性研發,節卡企業自身研發中心負責樣機到商品的市場化工業化研發。
 
  據了解,有38年歷史的上海交通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是我國最早從事機器人技術研發的專業機構之一。而節卡機器人聘請的科學顧問團隊中的首席科學家,正是交大機器人所所長朱向陽。
 
  經過3年的研發和調試,節卡的協作型六軸機器人將在今年10月底正式發布,并于2017年底實現量產。這款被命名為“小助”的協作機器人,目標是給眾多生產、加工行業提供通用的技術和產品,再結合不同產業的特性進行適配,滿足各種不同的生產場景,如機床的上下料、流水線上產品的抓取裝箱、點膠噴涂等。
 
  李明洋介紹稱,小助機器人的一個重要優勢在于可以實現機器人的“傻瓜式”操作。傳統工業機器人的操作和調整都需要專業編程語言,使用門檻極高。對于一個有專業知識的人員來說,也需要一定的學習時間才能掌握它們的使用方法,效率非常低。
 
  對小助機器人來說,用戶通過移動終端APP/PAD,即可進行編程作業,操作界面更加簡單。在產品使用的技術壁壘消除之后,眾多中小型商家甚至個人或家庭,都能成為小助機器人的用戶。
 
  在價格方面,普通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通常需二三十萬。李明洋透露,小助機器人量產之后,價格將大幅度降低。目前,小助機器人已經在節卡的原有客戶群進行推廣,這將帶來近兩百臺的訂單需求。
 
  比如在乳制品的冷鏈生產領域,由于產品的品類變化快,通常都是由人工而不是傳統工業機器人進行包裝。小助機器人適合小批量、多批次的生產場景,可以對夜班工人進行替代。未來,小助機器人還將更大范圍地進行市場推廣。
 
  對于公司的資本運作計劃,李明洋表示,目前已有多家投資機構與節卡進行密集溝通。公司預計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完成B輪融資,以擴大產品的市場規模及占有率。
?
?
分享到:0
?
?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推薦行業資訊
圖文資訊
我國有望率先建成空間太陽能電站 國網南京公司“管家式”智能機器人正式“上崗”
安徽合肥2017年前7個月經濟“成績單” 科學儀器開放共享助力基礎研究開啟新一輪“加速跑”
點擊排行

客服熱線:0551-62672521 業務咨詢:0551-62672521 郵箱:2268263116@qq.com

媒體合作: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在線客服: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Copyright (c) 2012 機電產品交易網 . 版權所有 皖ICP備12004440號-2

老太婆牲交全过程,免费网站日本片永久免费观看,被窝电影网午夜伦电影